行业资讯

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3亿,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2020-10-20 16:21:01 zx 93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王慧文 李煜)1. 3亿!这是中国最新的糖尿病患者数字!

    糖尿病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你:20岁以上成人中,近10%患有糖尿病,其中一半未得到诊断;每13人中就有1人出现糖耐量异常;每6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在孕期受到高血糖症的影响;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而这组惊人的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9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对全球糖尿病的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我们看看里面还说了什么。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63亿

  最新地图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岁~79岁人群中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

640.webp (5).jpg

对全球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率的估计(百万)(2019年)

  到2030年与204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5.78亿(10.2%)与7亿(10.9%)。

全球一半成年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更为恐怖的是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中,50.1%竟不知道自己患病。

  由于缺乏医疗服务机会,低收入国家未确诊的患者比例最高,达66.8%,但在高收入国家,也有38.3%的患者未得到确诊。

  IDF报告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间接代价”巨大

  2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20岁~79岁年龄段糖尿病相关死亡人群中大约一半(46.2%)为60岁以下人群。

  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残疾已经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这被称为糖尿病“间接代价”。

全球1/4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

  中国作为糖尿病负担突出的国家之一,在最新地图中多次被点名。在IDF的区域划分中,我国属于西太平洋区域。我国目前拥有1.164亿(未计入港澳台数据)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根据调整年龄因素之后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的成年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0%,亦远超其它国家与地区。

20岁~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

  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来自中国,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45年。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印度和美国。

  中国未确诊患者全球最多

  中国的未确诊患者人数仍然是全球最多的,达6500万。其次为印度、美国,地域差异趋势和患病人数分布相似。另外,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5430万,到2045年更是可能会增长到7810万。

图片关键词

  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孕产妇及儿童患病率同样不低

  中国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样不低,15岁以下人群中,每年每千人有4.8例新发,28.7例患者,在各国中均位列第4。目前尚无法估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

  2019年约有2040万例产妇在孕期有高血糖症,影响了15.8%的新生儿,其中83.6%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卫生支出居全球第二

  IDF估算,全球医疗保健支出中,有10%都用于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支出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列第二,相比美国来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最多,但是花费在糖尿病中的医疗支出还不够多,中国的人均花费在全球属于中等偏低。

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最新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国未确诊患者全球最多,糖尿病一旦患病需终身服药,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一方面,将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另外,也将极大地增加糖尿病相关医疗保健费用,对此我国已经采取行动。

  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未来10年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出,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据统计,以下9种人群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倍以上;

  2.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到高峰;

  4.不明原因容易疲劳的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

  5.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6.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或早发冠心病者;

  7.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8.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异常者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

改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主要疾病有三:心血管疾病、肿瘤和2型糖尿病。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厚甘肥腻的食物越来越受追捧。

  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曾表示,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

  喜欢吃煎炸口味的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

  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餐餐有蔬菜,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

  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不弃蛋黄;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

  推荐饮用白开水,不饮酒;

  进餐定时定量,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宜为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坚持运动

  芬兰一份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半小时或每周运动4小时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适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并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走步、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

  运动时需防止低血糖和跌倒摔伤;

  不建议老年患者参加剧烈运动;

  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宜采取运动疗法。

  总之,要做好未病先防,如果已经患有糖尿病,在治疗方面,要坚持“五驾马车”的原则,以提高生命质量,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要去了解很多糖尿病的知识,控制自己的血糖;

  2.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3.运动治疗,涉及到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时机;

  4.药物治疗;

  5.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的监测。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卫平教授等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显示,如果按照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我国约有1.298亿人罹患糖尿病。

    “早在1979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仅0.6%,而今高达12.8%(约1.3亿人),相当于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这样的数据实在让人心情沉重。”5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委员会客厅》时呼吁,高度重视慢病防控,特别是要加强饮食教育,让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做客的嘉宾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防控组专家、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郭立新。三位委员专家话题聚焦主题为:加强慢病防控,建设健康中国。

吃什么、怎么吃,也要“有法可依”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高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顾建文介绍,近两年他一直提倡加强食欲教育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吃什么更健康?吃多少更合适?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饮食习惯来源于从小的教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只关心孩子能否吃饱,现在一直担心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营养过剩,而我们的教育中,关于食品的选材和摄入量,还缺乏系统的教育。” 

顾建文强调,仅靠家庭和社会知识普及,很难形成系统的健康饮食全民意识。“日本早在10年前就有了食育基本法,我国还是空白。我一直呼吁对食育立法,均衡膳食要从儿童教育开始,让个人对吃什么、怎么吃,形成自律意识,有效控制慢病患病率。” 

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三成,咋办?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饮食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唯一。数据显示,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运动人数也在明显减少。”郭立新表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睡眠时间也在缩短,一系列因素导致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

      “1.3亿糖友当中,真正得到有效治疗且血糖控制达标的只有约30%。” 郭立新对这个数据进一步做了解释: 1.3亿糖尿病患者中得到诊断的大概是6000多万,其中接受治疗的应该不足4000万。在治疗的人当中,仅血糖一项的达标率约30%。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越高,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郭立新表示,血糖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糖代谢异常的慢性并发症就会找上门,而且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高度重视糖尿病的防控,其中防是重点。

        关于落实糖尿病三级预防机制,郭立新建议,首先是减少高危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已经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应以社区治疗为主,加强血糖管控,尤其要注意膳食搭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特殊治疗的可以实行双向转诊,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基层医疗机构。

      “慢病不像急症,很难治愈,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都是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带来的结果。” 吴浩建议,社区全科医生要与医院专科医生分工合作,对相关慢病的防治进行更专业、系统的学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通过防治相结合的理念,为慢病防控提供保障。

澳华大健康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发扬药食同源功能因子方案在血糖管理领域的新方案能够给大家带来好的改善。